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,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,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,举一反三,加以改进,更好为群众服务。”一直以来,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“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”,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,是我们为民解难、为党分忧的职责使命。作为法院青年干警,应有“如我在访”的意识,学会换位思考,始终站稳群众立场,带着耐心找症结,秉着公心化心结,怀着诚心纾情结,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实质性化解,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,进而维护司法权威。
秉持“如我在访”,应涵养“润物细无声”的耐心。有些涉诉信访案件十分复杂,裁决已经生效甚至执行,且多数经历过多个司法机关审查办理,面对这种情形,要想息访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,坚持好群众观念,摘下有色眼镜,肯于花时间和精力厘清复杂矛盾脉络,找到信访人不服判的主要症结,肯于站在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,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,对合理的诉求应解决问题到位。有些涉诉信访案件案情简单,但不少当事人常存有朴素的公平正义观,对法律知识比较欠缺,主观地认为法院的处理存在错误,对法院的裁判充满着抵触、不满的情绪,面对这种情形,我们应做到细致耐心,循循善诱,通过在信访接待时的一张笑脸、一句问候、一杯热水来缓解他们的对立情绪,通过做实做好“有信必复”工作,来开展释法明理、思想教育,努力让当事人戒备来、轻松的走,怨愤来、满意的走,误解来、理解的走。
秉持“如我在访”,应坚守“一碗水端平”的公心。面对信访老案,很容易产生怕麻烦和得罪人的心理,如果敷衍塞责搞形式、走过场、作虚功,那么很可能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,不仅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,也不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。作为党员干警,我们要有出于公心、不怕得罪人的勇气,勇于坚持原则、率先垂范、迎难而上,敢于把问题讲清楚、动真碰硬,肯于花功夫研究复杂的诉求,善于把“法理情”结合起来做工作,切实把信访“法结”“心结”一揽子解开,变信访为信任,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。
秉持“如我在访”,应怀揣“为人民服务”的诚心。信访积案成因复杂,仅靠诉讼程序难以根源解决,一些信访人还存在听不进劝、诉求超出预期的情况。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一方面应“带案下访”,沉到基层、走村入户,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,面对面交谈,心贴心交心,让群众打开“话匣子”,掏出“心窝子”,心怀一颗真心,了解信访群众的困难诉求,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,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让信访人感受到司法温暖;另一方面,应积极采取司法救助、府院联动、社会帮扶等多种方式手段来解决信访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千方百计地用实际行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,增加信访人对司法工作的理解与好感,真正把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