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风采
畅通慈善信息方能让“爱”有家可归
  发布时间:2015-12-08 09:20:39 打印 字号: | |

      2007年,为帮助贫困学生,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,希望网友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御寒衣物。很快,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,为学校解了忧。8年来,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一直没有停止,学校收到的衣物越来越多,远超需求的捐赠让校方十分为难。学校也曾想转捐给其他需要的地方,但一年数十吨包裹,邮费昂贵无法承担。(11月24日《华西都市报》)

      每年数十吨的爱心堆积如山,昂贵的邮费又让转捐难以实现,本该给孩子们带来温暖的爱心衣物,却成了学校的沉重负担。“无处安放的爱心”不仅仅让学校陷入窘境,由此造成的浪费也在无形中给公众的公益热情带来消极作用,也无怪会有网友打电话对校方表示质疑。实际上,得石镇中心校的“爱”的困局不只是一个个案,全国各地出现同样或类似现象的不在少数。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,这些“无处容身的爱心”将会演变为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障碍。

      近十年来,我国慈善事业捐赠总量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100亿,发展到2014年超过1000亿元。而与快速发展的现实相比,我国公益活动缺乏统筹管理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愈发凸显。以衣物捐赠为例,我们没有任何相应的具体组织或机构负责相关的协调处理工作,大多只是公众自发的组织,在彼此缺乏对话、沟通的情况下,捐助者不知道谁需要捐助、怎样捐助,受捐者的供需则极度不平衡,要么饿死,要么撑死。

      爱心是一种善举,只会越多越好,爱心无处安放的背后,关键在于慈善信息的极度不对称。笔者以为,构建一个值得信赖、公开透明平台已经势在必行。打造互联网+慈善新模式,由相关部门牵头,爱心组织参与、第三方监管,打造一个专门、统一的官方爱心网站,将爱心需求贴集中管理,及时更新动态信息、审核信息,增进捐助者与受捐助的对话沟通,让我们的捐赠者知道去哪里奉献爱心,我们的求助者知道从哪里获取帮助,让我们的爱心真正有家可归。

      一个混乱无序的爱心领域,带不来温暖,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,我们的慈善事业会越做越好,我们的爱心能帮助越来越多的人。(枞阳法院陈杨进)

皖公网安备 34072202000211号
安徽省枞阳县人民法院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
Copyright © 2024 by www.chinacourt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
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