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毕法官您好,真的很感谢您,在您这,我真正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的不是一句空话。”这是枞阳县人民法院毕晓山法官接到的一通来自重庆的感谢电话。
原告邓军是重庆市某县人,长年在上海从事水电安装工作。2011年前后,邓军接受被告刘树的聘请,为其负责上海多处房屋的水电安装工作。年底经结算,刘树共欠邓军安装费用8400元,并出具欠条确认欠款。后经催讨,刘树仅向邓军支付1000元,余款至今未付。
考虑到欠款数额不大,且自己家在外地,又长年在外务工,追讨欠款成本过高,邓军就抱着试试的心理,通过邮寄方式在枞阳法院立了案。毕法官在收到诉讼材料后即与邓军联系,了解到诉状上的地址也并不明确。在向邓军详细解释清楚诉讼风险之后,毕法官即与被告刘树所在村委会、派出所联系,经多发查找,终于与刘树取得联系。在与刘树的通话中,毕法官分别从情理、法理的角度向其阐明利害,并表示为减轻双方的诉累、降低诉讼成本,愿意居中进行调解,刘树当即表示会与原告联系协商解决。
几日后,便有了本文开篇的一幕,电话中,邓军表示,刘树已经通过转账方式付清了欠款及利息,双方圆满解决了纠纷,邓军由衷的说:“我前后花费仅几十元,甚至没有多跑一步路,欠款就如数拿到了,真是非常感谢毕法官,您就是我们心中走群众路线的好法官。稍后我就会将撤诉申请邮寄给您。”